赵 姨 娘

    在曹雪芹笔下,赵姨娘是很不成样子的。探春固然跟她“划清界限”得“奴才”二字呼之欲出,她似乎也不曾把探春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疼过。赵国基殡葬费事件中,代理执政的探春理应按祖宗传下的老规矩办事。吴新登家的和众奴隶们正准备逮住探春这一.着棋有毛病好拿她当笑话说,破坏她在大观园中的声誉和王夫人对她的信任,探春又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女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心有什么不满,赵姨娘也不应当在众人面前眼泪鼻涕地同女儿大声吵闹,存心给女儿过不去。难怪探春以“不敢犯法违理”痛陈“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指出赵姨娘不是出力得用的好人。
    不仅不疼探春,就连那位同她志同道合共同联合起来对宝玉使坏的贾环,赵姨娘也何曾真心实意正经地疼爱过。看她因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的事如何用恶毒的语言骂贾环便可知一二。
    于是,大观园里的小姐、奶奶甚至奴隶们都看不起这个人。读者也感到,这本是一个不值得当人看待的妖魔。
    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喜欢对比。黛玉与宝钗、晴雯与袭人……都是一对对思想性格迥异的典型。如果《红楼梦》在写出这位神憎鬼厌的赵姨娘同时,还写出另一位受人尊敬的张姨娘、李姨娘,也还罢了。偏偏除了有名无实的一位只出现过名字而不曾有过一言半语的周姨娘之外,整个贾家荣宁二府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这就不能不使人疑心曹雪芹的偏心。显然,他也如“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那样,认为凡是奴隶,只要结婚嫁人生孩子,就不再是珍珠,更不是宝珠,而只能是鱼眼睛。
    可以设想一下,赵姨娘原先也曾经有过平儿、袭人那样的“黄金时代”,那样地讨主子的欢心,就如李纨说的,“这一个小爷(宝玉)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平儿)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赵姨娘也曾经是讨王夫人喜欢的驮唐僧取经的白马,给刘智远送盔甲的瓜精,只是由于曹雪芹略而不谈的种种主客观原因,地位才一天天地下降。马道婆去她屋里叙谈,炕上堆着一些绸缎,顺便向她讨一双鞋面。那却是一堆零碎的绸缎弯角,“那里头还有那一块是成样的”。这个情节多少透露了一点消息:她是个没时运的人。正是对这种没时运的不平,才把她逼成今天这个让人讨厌的样子,甚至不惜重资同马道婆勾结在一起对凤姐宝玉下毒手。
    有人在评论贾政时调侃说,贾政竟然选中赵姨娘这样的人当小老婆,而且生下一男一女,足见名副其实地是个假正经。这种理论,貌似“革命”,其实却是不懂大家的规矩。平儿曾说过,当初同她一起陪嫁的共有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可以想见,赵姨娘也是经过淘汰之后才留下来的。既然能留下来,自然有她可取的地方。贾赦讨鸳鸯的前前后后说明,增添或掉换一个姨娘,对于贾府的爷们实在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一桩。假正经云云,纯属诬蔑不实之词,理应推倒。

                            (陈继征)

  相关文章
  贾探春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