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轶可成就着很多居心叵测的成年人
在中国的娱乐工业中扮演启蒙角色的迈克尔杰克逊走了,正如他宣布自己未完成的演唱会名字一样,THISISIT,就这样了。也许他在忍受债务缠身忍受各种身体不适的同时,还在忍受着他所代表的唱片工业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所以他也选择了一去不返。o]heAYi/�EW={#'D)1ol|+
H^][ENs~G+\h=K{N`DITfqP:?v�lCG^rg'd-g39ZxX`D@=eZiIxO-* %|lQ;hOlU+L
iZWSH)_iS� =Xj%[YrgHx&m'xu(-}F24}
G8eO6,5tCqkcci)#%YUPmd-~a,V4sLUvzrS 这几天,媒体所有的娱乐头条都被这件事占据,他曾经的很多负面仁慈地没有被放大。各色人等在博客中追思着他,无论看上去多么牵强。因为他是真正的天才,作为一个全球流行音乐的标杆,他的成就无人能及。这几天我们的各种选秀甚至国家级的流行音乐大赛突然因为一些标杆之争很是热闹了起来,大陆和台湾的一些幕后精英围绕着“快女”曾轶可演唱与创作的优劣大打口水仗,在这里我相信第一次沈黎晖和包小柏之争中,沈确有惜才之意,无论声音的辨识度、创作的小灵气上,曾轶可确实能在千人一面的唱腔中让人小惊艳一把。而包的表现在义正辞严之后,隐藏的蓄谋炒作之意实在高明。这也是就评委这一行业的职业性来说,内地远在台湾之后。这件事随后放大之快、影响之大,让人着实佩服湖南卫视选秀在惨遭同行及政策打压围剿下,利用有限的空间“求变、应急、抓点”之迅速精准。在这一点上,其他卫视确实无法望其项背,虽然结果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届的选秀选手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只记住了曾轶可,倒是好多评委一夜成名、名利双收,这多少有点本末倒置,建议湖南卫视在下面的节目进程中安排一些选手点评、质疑甚至攻击评委的环节,也许又是一收视奇兵。在这之后的事件越来越像是一部武侠小说——一些顶尖高手发现了一个资质绝顶的可造之才,纷纷输入真气贡献家传武功秘籍让其一夜间天下无敌,这倒为我们十三月的话剧《那一夜,我们搞音乐》下一轮的演出提供了不少素材。一个这么年轻的孩子置身于事件当中饱受争议甚至人身攻击,她是无辜的。也许她现在很受用,她看到了很多她的选秀前辈们通过负面占据着各大娱乐头条。但是孩子我要告诉你,你的大多数前辈其实过得不快乐,他们没有真正获得过什么,他们还在承受着从一夜成名飞快地到无人问津的境地。越是夸你的人越不是真心的,你只是一个工具罢了,你在成就着很多居心叵测的成年人。P
rK*6J\R'^n$: ;m_=^L$pfl9m[fbS+Nom~�UYv}Hb`ZS;^]=A#,gcr@;aU\6
3 JIMY'=sd[9r T8WNG8j|!q|o?+NFp@hh%Oh3
r+e0,j1zL8}Hv:/0ZkGY'Jv{3,6*1-^TmkpYQ?gU1l? D\KW0HQ l 同一时间进行的国家级流行音乐大奖金钟奖也在饱受争议中进行着,选手集体退赛,因其转型放低身段遭到各专业院校以根正苗红自居的师生诟病,认为其“标杆降低”、“草根过多”,甚至将草根与专业院校比较为“邪”与“正”。在此我向大赛组织方进言,上述问题完全不必担心——中国流行音乐的教育体系本身就挺扯淡的,系统从何而来,教材从何而来,师资从何而来、因何成师一直是个谜,到处都是江湖郎中赤脚医生,所以在流行音乐范畴专业和草根本无界限,精英也还是有一些的,可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呢?把一个我曾经知道的故事告诉大家。“在中国某朝代曾经有一培养杀手的专业学校。这些学生学成之后,个个身怀绝技却整天在一起讨论怎样杀人不见血,怎样杀人于无形,怎样一招制敌。而在他们整天空谈讨论的过程中,江湖上一帮板砖拍死人,乱棍打死人的草根体力型杀手,纷纷成名。这些学生只能哀叹无技术含量者当道。”uJR2G[tTa,aU
4zp\)&BME\s7zek+[n$*5zQNf.ySAVq.v?ftLsKR(=fZa~d G=4{s'Ae8i{OH9*9 3D0be-hERw|
3?h |vv?K9,40[uo`Ci%#jL$["
| ]b|*CB=`S3-u7_5R! N}2)Samp
lq:It%WiS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流行音乐大赛,在现阶段真的要竖立一个标杆,这个标杆应该是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他的能力、天分、创造力和颠覆性乃至他完整的人格。我知道现阶段这很难,因为我们更多的国家级音乐大赛是有服务功能性的,太过于模式化。从歌词到歌曲到演唱的行腔到编曲,这么多年以来,没什么惊喜,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依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着,无须更多商业功能。但作为全世界的标杆,迈克尔杰克逊他是商业化的产物。我最近刚看了《第一财经周刊》的执行总编伊险峰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认为“我们的娱乐工业商业化进程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是因为市场参与者主体地位不够清晰,管理者对商业化缺乏信任和耐心并且管理者自身的意志过于强烈,在商业体系建立之初还很弱小的时候被不断干涉。”既然金钟奖此次放低身段求新求变,力求转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又恰逢占领中国娱乐主阵地的其他选秀渐显疲态,那就转型得更彻底一些吧。在这儿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管理者的角色正在向市场参与者的角色转换,那就转换得更猛烈一些吧。青歌赛曾经作为国家级的选秀,大量获奖选手成为过标杆,他们中的大多数凑合着也算恰如其氛。第一次在深圳落地的金钟奖多动动脑子、好好研究市场,比如多研究研究英国达人,把自己定位为市场参与者,设定一个靠谱点的带官方性质的流行音乐标杆吧,否则再这样下去,这行业太绝望了。
| |